第五百五十一章:全力企业-《一九八一年》


    第(2/3)页

    还有一条最重要,全国空调保有量以每年翻数倍的速度增长,空调专用铜管价格必涨,市场需求量连年翻数倍,一直到二零二零年都需要这种产品。

    包赢不输还担心啥?开足马力生产,明年还要增加设备扩充人手。

    原建材机械厂还有七八十职工必须分流,其中一半人让他们带薪下岗。

    黄瀚的姨夫陶元明现在也是建材机械厂的正式职工。

    前世陶元明一辈子都渴望写成一部小说,然都是在不断投稿,不断退稿中度过。

    他仅仅是在某些小报小刊上发表过小小的豆腐块文章,赚到的稿费连买稿纸付邮费都不够。

    后来生活条件稍微好些了,居然被人家忽悠出版了自己的诗集。

    往往这种出版物就是赵本山小品里“村头厕所的纸”,能忍着看下去的肯定会便秘。

    不是瞎话,黄瀚真的看过,都不如打油诗,感觉太难受,如同在煎熬。

    陶元明不是干技术工的料,他恃才傲物认为自己卓尔不群没法跟工友、班组长、班长、车间主任相处。

    现在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建材机械厂被“全力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兼并。

    按照双方多次谈判达成的条件,原建材机械厂的职工不得辞退,工资和医疗费、退休金费统筹必须交足。

    不得辞退社会主义职工是县里的底线,这种条件使得企业的负担倍增。

    黄道舟在家里跟张芳芬和黄瀚协商时难以决断。

    而黄瀚却不以为然,指点黄道舟把现在应该发放的固定工资数额全部确定,就可以大胆签合同。

    当下的职工收入不仅仅是固定工资,有些效益特别好的单位工资奖金已经倒挂,职工调侃“儿大似爷!”

    液压元件厂就是奖金比工资高,所有职工的总收入都超过固定工资一倍多,勤快、手脚麻利、技术过硬的工人拿到三倍也不稀奇。

    建材机械厂连退休职工也只不过三百几十个,估算这些人中有两三成不堪大用也无伤大雅,固定工资平均下来也就是四十块钱一个月。

    就算一百人左右,一个月有五千块钱也就够发工资了,一年六万,十年只不过六十万。

    只要在谈判时把这些面临的困难夸大,让领导们在持股比例上做出让步,谈不上吃亏。

    关键条款就是定死了月工资的数额,股份制改革后,“全力企业”职工、干部的工资调整再也用不着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普调。

    黄瀚知道接下来钞票贬值的速度,也知道工资在不断普调。

    他准备让不堪大用或者根本不愿意干活儿的原建材机械厂职工回家休息,工资照发。

    这种人多了不好同化,最好能够分批来。

    先咬咬牙让这些人白拿一段时间工资,免得他们在新成立的股份制有限公司里兴风作浪,带坏了风气。

    第一年,这些人觉着用不着上班还能按月拿足额工资,沾光了,根本不会闹。

    因为这两年建材机械厂远远比不上液压元件厂,基本上没有效益,奖金少得可怜。

    但是一两年后,物价飞涨,他们就会看到昔日同事的收入达到他们工资的两倍甚至于三倍以上。

    生活所迫,还敢不好好干活儿?

    黄瀚相信那时这些人就会哭着喊着要求竞争上岗,再也不敢挑肥拣瘦,管理他们就容易多了。

    陶元明也是个不喜欢劳动的主,成为建材机械厂正式工后经常迟到早退请病假。

    他是董事兼职总经理黄道舟的亲戚,不把他的问题解决了恐怕会引起公愤。

    因此黄瀚准备投其所好,让他得偿所愿免于体力劳动,玩文化产品。

    八个多月时间过去了,在黄进的努力下,“自强建筑公司”一千几百建筑工加班加点,“自强大厦”、“新风大厦”率先交付使用。

    如今的黄进已经带着队伍去了沪城,他又承接了三百多万的工程。

    陶元明在三水县、太州市结交了不少同类人,都是所谓的文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