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皇帝把这话放的很大,好多大臣都不相信。 千百年来书籍都是珍贵的稀少的存在,手抄的不确定性让留存于世的书籍非常稀少,就算眼下不缺纸张,书籍还是一样的缺乏。 现在忽然皇帝说以后再也不会缺少书籍,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的时候…… 谁信? 谁愿意相信? 这就等于宣告一个全新的学术下移的时代又要来临了,而上一个才刚刚来临不过数年时间。 只有少数几个比较有见识的人一脸难看的看着印刷机,看着技术工人们熟练的操作。 他们知道,皇帝或许拥有数以百计数以千计乃至于万计的这样的【流水线工程】,足以应对全天下对于书籍的狂热追求。 他们的猜测没有错。 仅仅一天之后,延德十三年正月初七,一大车一大车的书籍从洛阳北门进入洛阳城。 车队的头部进入南市的时候,车队的尾端还没有进入洛阳。 与此同时,东南西北四市中,八间【求是书屋】同步开业,以极低的价格贩卖各类魏帝国官方允许流通的书籍。 比如校对之后的《五经正义》等儒家类书籍。 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数学类书籍。 以《史记》《汉书》为代表的官方承认的正史类书籍。 还有农业方面书籍,郭鹏责成相关官员编写的《农经》《治蝗要术》《治水要义》等。 以及其他类别书籍。 郭鹏派人重编了刘向所编撰的《淮南子》、王充编撰的《论衡》以及蔡邕自己闲来无事写作的《琴经》等书籍,允许刊印,面向天下人出售。 又派人整理、加注标点,重编春秋战国时代被人们推崇而现在早已式微的诸子百家书籍。 如《道德经》、《庄子》、《吕氏春秋》、《内经》、《外经》等。 这些书籍纷纷大规模刊印、复刻,并且对外大规模发售。 这个消息一经传播,立刻如核弹爆炸一般在洛阳城内引发了剧烈的震动,上至高官下至黎民百姓全体出动,挤到东南西北四市的八间求是书屋内一观此事真假。 然后他们得到了确切的回复。 真的。 皇帝真的弄来了数以十万计的书本,放在八间求是书屋里贩卖。 而且还有源源不断的书籍从洛阳城北门进入洛阳城,源源不断的进入求是书屋,以一个较为低廉的价格面向全社会所有人贩卖。 那一刻,所有有学识的人都看到了一个新的时代的降临。 他们激动,他们恐惧,他们欣慰,他们不安,他们期待,他们也感到绝望。 种种复杂的交织在一起的情绪冲击着人们的内心,撕裂了他们固有的观念、想法,并且以不可思议的速度重塑这一切。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