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二十八 他们不该受教育-《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2/3)页

    东汉以来的规矩被郭鹏强势打破。

    这一点,士人官员们没有任何办法。

    皇帝强势,威望大,他们只能捏着鼻子认了,最多私下里搞点小动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明目张胆的对着干他们是不敢的。

    但是郭鹏的举措显然不仅仅只到这一步,他还有更多的措施。

    东汉做官的两个主要途径就是太学和孝廉,通过太学可以做官,举孝廉茂才也是一条路。

    不过通过太学做官的一般都是勋贵官员子弟,举孝廉被士人认为是正道。

    郭鹏这里也差不多,也是太学和孝廉选拔官员。

    但是士人们比起东汉太学明显更加讨厌魏国太学,以至于广泛抗拒魏国太学,都不愿意进入太学学习。

    而且这一情况从邺城学宫时代就开始了。

    这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由邺城学宫扩编而来的魏国太学的内部有大量寒门子弟。

    郭鹏起家靠寒门子弟这一点大家都知道,立国以后重用寒门子弟也不是不能预料。

    所以他们虽然有意见,但是也没有到非要抗拒太学的地步。

    可他们没想到的是,太学里除了大量身份卑微的寒门子弟之外,居然还有那些在他们看来出身极其卑贱的泥腿子存在。

    这让他们无法接受。

    他们感觉和这些泥腿子在一起受教育是不可能的,觉得周围的空气都会被这些泥腿子身上的脏污给污染。

    高洁的士人怎么能和低贱的泥腿子一起受教育?

    开什么玩笑?!

    他们也配受教育?!

    士人们居家出行都要熏香,让浑身都香喷喷的,大家都干干净净,非常舒服,就好像当年荀彧一样,居家出行都很注意熏香,他坐过的地方,香气三天都不会消散。

    可见士人们是多么的香。

    鬼知道这些泥腿子身上有些什么脏东西没洗干净?

    脏!

    所以从邺城学宫时代有泥腿子进入邺城学宫开始学习伊始,士人子弟就开始广泛地抗拒邺城学宫,即使学宫变成了太学也没有任何改变。

    其实黎庶子弟进入太学的要求还是很严格的。

    必须是乡长或者村长这样的政府官员才有资格进入选拔层面,而且不仅要认识一定数量的字,还要做出一定的政绩,有一定的考核标准,历经千辛万苦才能进入学宫。

    进入学宫的时候,他们本身就是魏帝国官员的身份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