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楼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绝境求生崇祯帝在线阅读 - 第692章 交流和碰撞是技术进步的阶梯。

第692章 交流和碰撞是技术进步的阶梯。

        “贤弟、让百姓随意掘井采油,会不会尾大难治?”了解完延安府这边怎么搞炼油厂的办法后,董理明又开口问起了怎么挖油的事。

        他对李玉亭采用的让百姓随意采油的政策,还是持有疑虑。满地都是挖油的人,收税和管理之类的会是个麻烦。

        “咱们得先解决有无的问题,至于治理,只要有钱进来,剩下的事都是易事。人们常说穷**计、富长良心,并不是没有道理。人有钱了、有时候会更好管治,他害怕失去的东西就比赤贫的人多,当然了、有钱的人为了保财想到的手段和方式,也要比平常百姓多。”

        “贤弟治民之思愚兄受教也,回到庆阳后,必当效彷贤弟之法,广开百姓探油钻井之门。”

        董理明在与李玉亭的谈话中,弄明白了一件事,延安这边出油快,核心就在于大干和蛮干。庆阳为啥没找到几口油井?就是因为力量太少。当下这个条件,谁也没个所谓的一定能探出油井的方式。只能靠多打井、多尝试,这种笨办法。若是只靠官府自己组织,力量终归有限,肯定是探不出多少油井的。

        在延安府整整待了十来天,董理明才离开,踏上回庆阳的回程。回去的时候,董理明的队伍要比来的时候庞大的多。他从延安这边的炼油厂,请了些技术工人以及设备,要带到庆阳去。

        探油打井的事没多少技术方面的借鉴,但炼油这事既然延安已经搞出了名堂,就不需要再走弯路拿人命去摸索技术了。从延安弄些成熟的人员、技术和设备,庆阳炼油工业应该能很快走向正规,董理明觉得自己不冒险也有不冒险的好处,事同样能搞成,还不用担风险。

        武成业、是宫产系统延安炼油厂的技术副工,这次随着董理明到了庆阳。他的任务是帮着庆阳炼油厂,尽快建成一套可以正常运行的大型炼油系统。这是两地主官定的调,宫产系统同样也很乐意促成此事。庆阳那边投进去的钱不少,炼油厂尽快形成规模出效益何乐而不为哪?

        在庆阳与炼油厂的负责人温瑞杰见了面后,武大业就赶紧与其讨论技术上的事情,以期尽快将延安炼油厂的哪一套复制到庆阳炼油厂。

        实际沟通和接触的过程中,武大业发现,庆阳炼油厂这一年多来的积累和摸索,并不是毫无建树,他们在有些技术上的改进,甚至要比延安炼油厂到位。延安这边的优势,在于整体,有些细节和局部的技术,完全可以用庆阳这边的。

        “温工、吾认为完全采用延安炼油厂的技术来建产线并不可取。你们庆阳这边的一些技术,要比延安厂里的实用。所以吾的意思是,咱们新建的产线,还是要结合两家之长,要建一个全新的产线,而不必刻意循规延安炼油厂的方式。”武大业在商议新线建设的时候,向温瑞杰提出了自己这几天接触后形成的新想法。

        “取两家之长?武兄、你觉得可行?到时候的实际功用要比你们延安厂现有的好吗?”温瑞杰对武大业的想法很是意动,要是能采用些庆阳厂这边的技术,就是对自己这一年工作的肯定啊。建成一套有别于延安炼油厂且效率比那边高的产线,自己往后在宫产系统中就能抬起头来。

        “应该会好,我看到你们的一些设施的功用确实要比延安厂里的强。咱们以延安厂的技术为骨架,适当的将庆阳厂这边的好技术和设备用上,肯定做出来的要比延安现有的强。”

        “好!武工的想法吾全力支持,这段时间,咱们两家的人全集中到这事上,一定整出一套好产线。”

        沟通、交流和融合,是促成技术进步的最便捷途径。有些技术虽然系出同源,但到了不同地域、不同工匠的手中,就会发展出不同的路径和结果。当交流频繁起来后,不同的路径进行碰撞,很容易实现取长补短的进步,也对新技术的产生有着巨大的启发作用。交流和传播,对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相当重要。

        此时在大明的辽东,同样发生着技术的交流和碰撞。刘大壮他们搞出来的自行车厂,在辽东取得了成功,甚至让宫产系统的车在辽东卖不动了。有鉴于此、宫产系统在锦州也投资兴建了一家自行车厂。

        在宫产的人看来,刘大壮他们厂用的核心技术就是从自己这里进的。最重要的竞争力应该就是他们在本地组装,带来的运输成本优势(整车运输要比关键零部件运输起来麻烦的多,确实运输的成本要高)所以自己也在辽东当地建一个厂,就能将这一优势给冲澹。

        宫产系统将与刘大壮他们厂的竞争当做大事来看,并不只是为了争辽东市场,刘大壮他们厂现在在朝鲜和东瀛市场的占有率也越来越高。朝鲜和东瀛市场对自行车的需求相当旺盛,宫产系统可不想将这两个市场给放弃了。

        当车厂正经建成投产以后,他们发现,想法有些简单了。锦州车厂出来的车,哪怕和刘大壮车厂的车一个价,还是卖不动。这边市场,就是更认可刘大壮他们的车。

        没道理啊,明明核心原件用的是一样的东西,宫产系统这边的在生产技术上还应该更有优势,可为何老百姓们不买自家的车,要买刘大壮的车哪?

        让人找来刘大壮车厂出的车,仔细研究后发现,人家这车买的好是有道理的。宫产系统出的双轮车,就能一人骑用。而刘大壮这边还加了个后座,后座不但能坐人,还能捎货,他甚至搞出了一个可以在后边带两个货箱的两轮自行车。加了后座还不算,人家还在前边加了个小框,这人还很过分的在给横梁上弄了一个可以加装的小座位。若是带小孩的话可以坐在横梁的座位上。

        将一个二轮车弄的和三轮车功能都差不多了,非常的夸张。问题是老百姓就喜欢这种夸张的东西,谁让二轮车的通用性要比三轮车好,对道路的要求要比三轮车低,骑起来速度更快哪。

        /91/91165/20991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