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楼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绝境求生崇祯帝在线阅读 - 第394章 对教育体系的思考和无奈!

第394章 对教育体系的思考和无奈!

        “今日传太师来,就是想和太师通个气好在开年大廷议上有些准备。开年的大廷议,主要议三年后全面光复战争的筹备事宜。这其中不光涉及的军备和后勤,还涉及到政事工作。起码三年后,得有一批县、州、府、省级的主政官员和专业技术官员可用。可不能光复了地方,没人可用,还拿旧官僚凑合事。”

        “陛下,        哪怕是第一阶段光复,若是官员全换,所需官员数量也将是巨数,一时半会怕是储备不了那么多官员吧?这其中还有恢复辽东的官吏缺口要补哪。”

        “全补肯定不够用,但双主官这块必须要保障人够用!再一个、还得备两万左右的新官员,作为接收干部,能随时派驻到新光复的地方!同时内阁这边,要有个对旧官僚的留存改造计划的预桉,确定那些职差接收的时候必须要换,那些职差可以延后。总之、新复地区,原有官吏三年内要换去七成以上。被替换的这些旧官僚,也不能完全打入冷宫,要对他们进行改造和培训,有七八成可以作为后备干部,用于接下来的光复区的接收。只靠大学毕业生,短时间内未必够用。”

        现下官吏总数的规模要比原来高四五倍以上,靠大学里毕业的那点人肯定填不上缺口,哪怕是原有的官员都能用,其实也不过是杯水车薪。按朱由检的构思,其实全面光复战争后,基层官吏的主体是要用退役军人的。这批平定天下的有功将士,退出现役后要给他们安排工作岗位,不能让他们流血流汗又流泪。几十万大军,一年退役个五六万人,有五六年基层官吏的缺口也就填平了。

        等天下太平后,        新入伍的战士就不会有这么好的待遇了,        不然一年二十多万的退役军人,        上哪儿去找那么多职位给他们安排工作去?还有大量的大学和师范毕业生要解决就业哪。

        “陛下、今年外地籍来京考大学的生员比较多,有不少人没考中,明后两年是不是可以扩招一部分生员?这也是一个储备官吏的办法。”

        “这样吧,明年开年的时候,在登州再办一个师范大学!春季补招一些学员作为特科入学,明年秋招的时候,各所大学都增扩三成名额进行招生。”

        “再办一所师范大学?国朝要办两所师范大学吗?”

        “何止要办两所师范大学!以后起码每个省都得有一所师范大学,不光要让中学的教员皆是师范毕业生来授课,以后的小学也得有专业的教员来教,总不能一直让一帮没知识人的人来耽误大明的未来吧?”

        现在也就京城的中学基本上普及了全是师范毕业生来教书,北直的大部分府县,中学的教员有一半以上是非师范出身的教员,而小学更是几乎没什么师范生去教书了。全是一帮旧文人转型来做这事。哪怕日后每省建一所师范大学,估计也得三四十年之久才能完成师资队伍专业化转型之路。与缺官员相比,专业教师的缺口更大。官吏可以用退役军人来顶,教员可不行,总不能识几百字就被抓去当老师吧?哪简直是在开玩笑。

        “可是师范大学的学生教书又教不长久,        这么下去教员一直是会有缺口的。”

        “目前让师范大学的学生,教满三年既可转型为官员是权益之计!等天下太平了,教员要专业化,        大部分师范毕业生还是要留在教员岗位的。朕的设想是,将来天下平定,每省要办一所以上的师范大学,全国办十所以上的农大,另外再办十五所左右的各类本科大学。除了大学以外,还得办一部分中专和专科大学,主要培养技能,让百姓们读书多些出路。”

        未来的二三十年,本科类大学还是要少办一些。因为整体社会结构还没形成氛围,人们根深蒂固的学而优则仕,吃国家饭碗的思维很难扭转过来,大学说白了还是个官员培训机构,办的太多只会增加管理成本、将社会人才过分吸收到官僚机构中!现在办大学,唯一的作用是让未来的官员们多一份专业能力,与之前只会务虚之学的旧官员有些区别而已。

        未来一二十年,大学将主要做两件事,一是培养有些专业水准的官员,二是储备一批正经的学术性专业人才,为以后的研究性大学转型做储备。至于办向社会输送应用性人才的大学,别说现在了!就是再往后三五十年,都未必能搞成。这部分功能,还是分流到中专和大专去做吧。

        既然是培养官员,数量就不能太多。有十五所左右,一年毕业三四万人,已经够多的了,再多也是件麻烦事。

        其实朱由检最近在琢磨一个办法,看能不能在顶层设计的时候,给专科性人才和研究性人才建一个弯道超车的通道出来。从骨子里来说,朱由检最看不上的就是那帮一心想吃国家饭,混进体制内当食腐阶层的人。但依照现有的制度来说,最终依然是这帮人会占据主流的社会资源,成为有资格分肉的决策者。

        朱由检最希望的进入决策层的是哪些专业精神强,见识广博、有大量实际工作经验和破局能力的人。最好这些人,刚开始的时候不是服务于政务部门,而是中年以后进入体制内,让大明成为一个真正由精英来治国的昂扬向上的国家。

        可是以他有限的经验和思维,似乎想不到一个相对靠谱和稳妥的办法。从古到后世,最有精英治国思路的办法就是科举。科举考试录用的进士差不多都是中年人,而且他们其实专业能力都超强。可问题是科举选出来的人,专业技能点有些偏离轨道。另外、由于科举太过一步登天,还产生了一个极为不好的影响,哪就是为了专业而专业,大部分人是放弃了实际工作经验,将大好的青春年华,全折腾到复习备考上了,最终还是背离了精英治国的初衷,变成了一个畸形制度。或许、精英治国本身就不具有可行性,永远不可能实现!

        wap.

        /91/91165/20046369.html